中國甘肅網11月20日訊 千年絲路承古韻,交通文學啟新章。11月15日,“絲路交通與古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蘭州交通大學舉辦。本次會議由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蘭州交通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聯合主辦,來自省內外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與青年學子齊聚黃河之濱,圍繞絲路文化與古代文學的深度關聯,展開了一場貫通文史、融合古今的學術對話。

開幕式于當天上午舉行,由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院長王耀東教授主持。蘭州交通大學副校長陳光武教授,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蘭州城市學院校長韓高年教授,西北師范大學趙逵夫教授先后致辭。

陳光武指出,本次會議從學科交叉的視角重新審視古代文學的價值,推動絲路文化與文學研究的深度融合,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注入新活力。他強調,“絲路交通”專題的設置,既呼應學校“交通運輸工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也體現文學院立足特色、服務發展的生動實踐,有助于推動文學研究與時代課題、學校特色的有機融合,開創學科交叉、文理互鑒與文化育人的新局面。

韓高年表示,面對時代之問與全新挑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應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彰顯學術研究的當代價值。他指出,本次會議設置的五個核心議題,在思路與方法上集中呈現了學科交叉的鮮明特色。他寄語全體與會學者深入交流、相互啟迪,激蕩思想火花,收獲豐碩成果。

趙逵夫指出,年會首次在理工科院校舉辦,充分體現了蘭州交通大學對人文研究與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他強調,交通不僅是經濟動脈,更是促進民族交往、深化文化融合、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的關鍵通道,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絲路交通文學研究,對于挖掘地域文化、傳承中華文脈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
隨后,會議舉行了贈書儀式。趙逵夫向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捐贈了其主編的《甘肅歷代詩歌選注》(十二卷),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支持。
學術研討環節分為主題研討和分組討論兩部分。首場主題研討由天水師范大學汪聚應教授主持,西北師范大學馬世年教授評議。趙逵夫先生以《甘肅古代詩歌創作的整理與研究》為題,強調應系統挖掘甘肅地域文化資源,推動甘肅文學的整理與闡釋。韓高年教授以《尺牘寸心:西北出土簡帛書信與吏卒的情感世界》為題,從出土文獻探尋古代邊塞吏卒的內心世界。蘭州大學慶振軒教授則圍繞《蘇軾詩文與敦煌佛影》,探討了文人創作與敦煌佛教文化的聯系。天水師范大學霍志軍教授《據出土墓志考證盛唐詩人梁锽生年及事跡》依托墓志材料考證詩人生平。隴南師范學院蒲向明教授《歷史意境與形象流變:飛將軍李廣研究近三十年學術建構》系統梳理李廣形象的演變脈絡。

第二場主題研討由慶振軒教授主持,韓高年教授評議。馬世年教授以《韓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與法家研究的新進展》探討了韓學研究的方法論創新。西北民族大學多洛肯教授以《中國古代多民族文論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為題,從話語生成與“三重融合”角度提出新見。蘭州大學魏宏遠教授在《〈神烏傅(賦)〉,還是〈神烏傳(傳)〉》對經典文獻文體性質提出新考。河西學院黨萬生教授《“訥言”“惡佞”與“修辭”——論孔子語言觀的內涵和價值》系統闡釋孔子的語言哲學。蘭州交通大學武漢強教授《敦煌寫本〈下女夫詞〉的表演體式研究》從表演視角分析寫本文體特征。兩場報告視角多元,各具特色,充分展現了古代文學研究的創新活力。
15日下午,圍繞絲路文學脈絡、經典文本的當代闡釋等議題,會議設立四個分會場展開深入交流。現場討論熱烈,新見迭出,學者與研究生們以文會友、交流互鑒,充分展現了古代文學研究的活力與潛力。
閉幕式上,蘭州大學胡穎教授作大會總結。她總結了會議的三大亮點:研究內涵極大豐富,拓展了傳統文學研究的邊界;研究方法多元融合,展現出跨學科的活力;對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進行了有益探索。胡穎特別提到《甘肅歷代詩歌三百首》的研討,既深化了地域文化認知,也成為國際學術對話的重要資源。她呼吁學者繼續深耕絲路交通文學,拓展交叉學科研究路徑。

本次年會學術氛圍濃厚,思想碰撞活躍,不僅拓寬了相關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也為古代文學研究注入了新的視野與活力,有力推動該領域邁向更高學術境界。
- 2025-11-20隴原山鄉新畫卷·隴拍客丨臨澤:智能數字化生產為紅棗深加工添雙翼
- 2025-11-20隴原山鄉新畫卷·隴拍客丨岷縣:藥材豐收遍地金 洮河兩岸曬藥忙
- 2025-11-20【決勝收官“十四五”】甘肅自然資源工作收官 生態修復治理面積累計超252萬畝
- 2025-11-20G244線長羅項目主體完工 平涼慶陽交通注入新活力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