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陽市環縣洪德鎮耿塬畔村的莊子峁全貌。李文軍攝
山連著山,峁接著峁。在黃土高原的群山里,莊子峁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存在。這個小小的自然村,僅有22戶103口人散落峁間;它不坐擁平疇沃野,不踞交通要塞,距慶陽環縣縣城近30公里。
過去的窮鄉僻壤,如今卻生活殷實、精神富足,一隅之地在短期內產生了兩位“中國好人”:楊清艷,傾盡家財、帶領全村筑夢鄉村振興的“鏗鏘玫瑰”;許改燕,十七年如一日、以柔弱肩膀扛起多難之家的“堅韌磐石”。
何以莊子峁?2024年7月至2025年10月間,短短一年多時間,這里緣何產生了兩位“中國好人”?帶著好奇和疑問,近日,記者踏上慶陽市環縣洪德鎮耿塬畔村的莊子峁,探訪了這個小山峁“雙豐收”的精神密碼。
“辣嬸子”陳歲香和村民一起串辣子。喬潔攝
密碼一:高天厚土的滋養,農耕文明的孕育,厚道沃土涵育文明風尚
初冬的風漫過莊子峁,黃土高原特有的干冽與質樸撲面而來。連綿的黃土坡上,秋糧已盡數歸倉。莊子峁生態農莊內,家家戶戶的直播推介搞得火熱,羊肉臊子、手工醬油、石碾辣子等特產一批批地“飛”出大山,成為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餑餑。
這些天,莊子峁的致富帶頭人楊清艷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收貨、取貨、送貨、直播、講解、培訓……“我們這里雖然山大溝深,但產出的東西卻綠色環保、貨真價實,從口感到營養價值,都是上乘的。”楊清艷向記者推介說。
楊清艷帶領三奶奶直播賣貨。喬潔攝
楊清艷的話并非虛言。環縣位于高天厚土的慶陽北部,這里的土層厚達兩三百米。就拿羊肉來說,環縣盛產地椒、麻黃等供羊食用的“中藥材”100多種,廣泛種植的紫花苜蓿蛋白含量高達18.8%,是羊的最佳“營養餐”;境內苦咸水礦化度高,富含硫化鈉和氯化鈉等物質,是羊的天然“礦泉水”。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環縣羊肉嫩而不膻、瘦而不柴、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特質。
不只羊肉,作為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慶陽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糜子、谷子、蕎麥、燕麥、豌豆等小雜糧久負盛名,環縣更是有“中國小雜糧之鄉”之稱。
莊子峁的成名,正是基于這些厚重的饋贈;楊清艷的出名,也是依靠這些特產的“背書”。
楊清艷教“村花團”用網絡直播,銷售農特產品。李文攝
在楊清艷的慧眼和力推下,莊子峁農家飯開張了、糜子黃酒大火了、賣黃米醋的開播了,石磨面粉小作坊、農家散養雞基地、無公害蔬菜園建成了……莊子峁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村民收入連年翻番,不僅成了慶陽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緣起地和示范點,更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因貢獻突出,楊清艷被村民推選為耿塬畔村村委會副主任,并入選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類名單。
許改燕正在剝玉米。路世玲攝
小小的莊子峁,不僅盛開著散盡積蓄振興“大家”的楊清艷,還爭艷著一朵十七年如一日悉心守護“小家”的文明花許改燕。
許改燕不僅堅定地直面困難,也從開朗、熱心腸的帶頭人楊清艷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莊子峁那么窮,都能變得這么好,我們‘小家’也可以的!”許改燕說道。
許改燕抱大女兒上車。 路世玲攝
在悉心照顧好家人的同時,許改燕開始種地、養羊,和鄉親們一起,給莊子峁生態農莊供“貨源”、參與峁上建設,不僅還清了建房的欠款,家里的日子也變得越來越好。
一年四季,一峁雙星。高天厚土長出了地道美味的特色產品,也長出了楊清艷、許改燕這樣的“頂配好人”;農耕文明孕育出了農業發展的韌勁和張力,也孕育出了淌在楊清艷、許改燕血脈里的忠實厚道力量和文明基因。
楊清艷牽頭成立的莊子峁生態農莊為產業戶分紅。喬潔攝
密碼二:農文旅融合的東風,網絡統戰的加持,政策能量驅動文明深耕
莊子峁是典型的西部干旱地區,產業的單一性、農業的脆弱性表現尤為明顯,農民增收不得不另尋出路。
萬事起頭難。乘著慶陽市深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和環境整治的契機,莊子峁能人楊清艷和村組干部帶領大伙先從農莊的環境衛生治理入手:誰家的豬舍要改建、誰家的廁所要挪移……“起初鄉親們還有些抵觸,隨著幾戶帶頭落實后,大家感覺環境變好住著很舒服。于是,紛紛投入整改中。”楊清艷回憶說。
莊子峁雖然只有22戶人,可鄰里矛盾等也時有發生。楊清艷和村組干部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組建“村花團隊”。“這樣做,一方面宣傳推介了我們的農產品,另一方面將鄰里聚在一起,通過各種活動,可以有效促進鄰里和諧。”楊清艷說。
群眾抱團了,產業就好發展了。這時,慶陽市和環縣網絡統戰工作順勢而來,楊清艷被確定為慶陽市網絡統戰“村村播”新農人培育工程的帶頭人,她更是將“村村播”發展成“戶戶播”。
緊接著,慶陽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也吹到莊子峁,市縣兩級和農業、文旅、商務等部門聯動發力,支持“五小產業”加快發展,推動農民成為“村播”、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線上線下銷售農特產品,助力農民增收、鄉村發展。
交通部門幫助改善交通條件,文旅部門幫助組織“村晚”,各種研學活動和培訓傾斜……承接政策紅利的莊子峁成為全市樣板,楊清艷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代言人”,來此學習的人接踵而至,群眾人均收入也從5年前的不足6000元,發展到如今的逾2.1萬元。
生活好了,覺悟高了。許改燕等村民的各種農產品擺進了峁上的“積分超市”,村民楊志熙當起義務“管家”,不僅做向導、講解,還組織群眾開展各種集體活動;村民楊志太年事已高,把7畝土地無償提供給農莊做了綠色采摘園;村民楊滿新將自家的打谷場無償提供給農莊建設了兒童游樂園……
在楊清艷的倡議下,莊子峁管委會把每月的16日確定為公益日,每逢這一天,全村老少齊動員,家里家外大掃除,家家爭著比整潔、比文明。
政策的能量不僅讓莊子峁精神煥發,更讓村民許改燕的柔肩更有了力量。癱瘓的公公、不能自理的婆婆、腦癱的女兒、患多發性腎結石的丈夫——這個七口之家的磨難,常人難以想象。
但政府的幫扶始終“在線”。醫療救助、產業補貼、殘疾人補貼、低保……“這些年,是政府給了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許改燕直言,峁上的鄉親也給了她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她們小家正如原本窮困的莊子峁一樣,正在一步步地蛻變。
政策禮包,激活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一池春水”,讓莊子峁的“小打小鬧”變得“大有作為”;社會保障網,緩沖了厄運的沖擊,讓個體的孝老愛親、堅韌不拔有了生根的空間,更為這片土地注入綿長而堅實的溫暖力量。
許改燕陪伴小女兒學習。路世玲攝
密碼三:文明建設的深入,“善美環州”的浸潤,向上力量融動向善風尚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
近年來,慶陽市大力開展“書香慶陽”建設、“榜樣帶動·典型引領”選樹行動,在各級各類評選中增加移風易俗先進典型,8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4人獲“中國好人”稱號,16人獲全省道德模范,123人獲“甘肅好人”稱號,46個集體獲國家級文明村鎮等稱號,文明之風盛行慶陽大地。尤其是今年,全市獲得國家級文明集體稱號的數目多達15個,是歷屆總和的一半。
環縣以“善美環州”道德品牌建設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最美環縣人”“德潤環江·環縣好人”等評選活動,精心打造“好人工作室”,全面發揮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的榜樣作用,吸引更多人學好人、做好人、幫好人,讓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蔚然成風。
楊清艷、許改燕是慶陽市和環縣深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也是“善美環州”建設成效的生動體現。
楊清艷向外開朗,面對巨額債務和丈夫重病的雙重打擊,她哭過,然后咬著牙說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強”。她帶領村民,將莊子峁從閉塞山峁打造成年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的“鄉村旅游打卡地”,成為助人為樂為“大家”的“好人典范”。
許改燕內秀堅韌,換尿布、燒炕、做飯、涂藥、按摩……17年來,她像上緊發條的鐘表,無怨無悔地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多難之家,具象詮釋了孝道的高度與愛的深度,成為孝老愛親護“小家”的“好人標桿”。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楊清艷自掏腰包,抱團、感染、帶動鄉親們共同發展。她代表慶陽市參加甘肅省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省級選拔賽,帶去的莊子峁生態農莊“干旱山區農文旅整合發展創新”項目獲大賽一等獎,她個人被全村老少共同推舉為“莊子峁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政府幫是情分,自己干是本分。”許改燕不等不靠,不放棄。在慶陽市舉辦的榜樣沉浸式文明實踐活動中,堅毅勇敢、逆境自強的許改燕走進群眾中間,她為人子女的孝心、為人母親的愛心、為人妻子的善心深深感染了在場觀眾,以她故事為藍本創作的情景劇《溫暖》,更是讓千千萬萬的觀眾熱淚盈眶。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發布活動中,她榮獲孝老愛親“中國好人”稱號。
先進是相互感染可復制的,優秀的人也是雙向奔赴的。許改燕獲“中國好人”稱號后,楊清艷在朋友圈這樣寫道:“莊子峁許改燕是最棒的,真正的慶陽榜樣、甘肅榜樣,為她點贊!”楊清艷說,許改燕的堅韌給了她力量;許改燕說,楊清艷給了她生活的幫助,更給了她堅持的“陽光”,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許改燕家。路世玲攝
許改燕的“柔肩撐家”,為莊子峁的善治提供了最溫情的道德基石。楊清艷創造的“人人向上”的村莊環境,也讓許改燕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見、傳頌和敬仰。
她們一個代表向上的力量,一個代表向善的風尚,她們相互欣賞、相互激勵,共同擦亮了慶陽人淳樸厚道、勤勞堅韌的底色,共同書寫著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重要批示精神的“時代答卷”,讓“好人”善意和精神跨越山海呼嘯。
- 2025-11-20G244線長羅項目主體完工 平涼慶陽交通注入新活力
- 2025-11-09慶陽香包繡夢第八屆進博會 國際舞臺開啟民俗出海新機遇
- 2025-11-05奮力譜寫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篇章——中國式現代化慶陽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 2025-10-31【決勝收官“十四五”】慶陽:以“三個創新”優環境強招商 跑出發展加速度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