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張掖市山丹縣清泉鎮西街村村委會的賬戶上,一筆拖欠數十戶村民近兩年的征地拆遷補償款終于全部到賬……這得益于全市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在市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西街村這筆“堵心款”得以撥付到位。
“過去總覺得資金調度難,存在‘緩一緩’的想法,專項整治讓我認識到,拖欠集體資金絕不是小事,必須立行立改、堅決糾治。” 清泉鎮相關負責人說。
鄉村振興資金監管涉及部門多、鏈條長、環節繁,必須凝聚合力開展協同聯動監督。專項整治啟動后,市紀委監委聯合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迅速成立市級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和監督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和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責任狀”。重點聚焦惠農補貼發放、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管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重點領域,摸問題、定措施、抓整改,開展從項目實施到資金支付的全鏈條監督。
“過去是各管一攤,現在是‘攥指成拳’。”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說。市級層面,由市委農辦牽頭,財政、發改、農業農村、水務、交通、林草等18個部門共同組建工作專班,市紀委監委同步成立監督專班,建立月度例會、信息共享、聯合督查、線索移交的協同機制。各縣區參照市級模式成立“雙專班”,形成上下貫通、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一盤棋”格局。市縣政府網站公開投訴舉報電話,細化梳理中央、省級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將監督的探頭主動延伸到群眾身邊。
摸清底數是精準施治的前提。工作專班全面起底2023年以來全市2155個涉及鄉村振興資金的項目,對照 “一卡通”補貼政策清單和鄉村振興項目資金范圍制作統計表,摸清底數,建立臺賬,通過逐項比對梳理出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鄉村振興項目資金、鄉鎮財政資金等18類41項資金。目前,全市共起底鄉村振興領域資金144.99億元,涉及19個監管部門,明確了監督重點。
在市紀委監委的統籌調度下,工作專班、監督專班派出3個調研組,聚焦專項整治重點任務,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到6個縣區、10個鄉鎮、9個村社開展調研督查,全面排查并實地反饋存在的問題。督促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責,成立檢查組到縣區督促工作落實,通過調閱項目資料、查閱資金支付、核實項目驗收等方式,累計摸排發現問題311個,納入動態管理臺賬,明確問題性質、涉及金額、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實行“銷號”管理。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整改難度大的“硬骨頭”,市紀委監委會同市委農辦制定《打好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突擊戰”推進措施》,聚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甘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個“靶點”,延伸至5個省級農業產業園、拖欠村集體入股分紅資金兩個方向,緊盯惠民惠農“一卡通”政策、鄉村振興項目實施等重點,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在責任落實、問題整治、案件查辦、長效機制等四個方面再加力,細化措施、集中攻堅。
市紀委監委派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對“突擊戰”整治重點科室負責人分別談話,督促在全市范圍內分領域排查征地拆遷補償、村集體分紅等資金拖欠情況,推動共性問題成批解決。專項整治以來,全市累計整改問題261個,整改率83.92%,移送問題線索13條,清繳資金3485.62萬元。
在狠抓整改的同時,市紀委監委加快推進建章立制,做到長效監管。針對排查發現的項目管理和資金監管漏洞,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張掖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投資項目管理工作規程》《張掖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張掖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評審工作規范》等制度規定24項,覆蓋項目儲備、申報、招標投標、實施驗收、資金支付、績效評價等各方面,明確了各個環節的監管職責和操作規范。
市紀委監委推動規范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公開公示工作,督促有關部門梳理惠農政策清單,除在公告欄公示外,還利用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將政策文件、補貼清單、申報指南、執行結果等“曬”在陽光下,接受社會監督。
“啥時候發的,發了多少,清清楚楚,心里亮堂!”在山丹縣東樂鎮,村民劉克元現在習慣用手機掃描“惠民補貼查詢”二維碼查看自家的補貼發放情況。
“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資金監管必須常態化、長效化。”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大監督力度,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緊盯不放,對整改成效開展“回頭看”,同時用好大數據等監督手段提升監管效能,堵塞制度漏洞、加強源頭治理,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供稿 代國銀 王夢婷 編輯 達小強)
- 2025-11-25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 2025-11-25廣安觀潮 | 把正風肅紀反腐貫穿權力運行全過程
- 2025-11-25清風為伴產業興 | 金柚飄香
- 2025-11-25監督故事 | 低保金終于辦下來了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