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松溪縣紀委監委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分配等情況開展監督,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圖為近日,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花橋鄉源尾村了解相關情況。王德鋒 攝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持續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治理作出部署。做實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整治有哪些重點?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主體多元,如何擰緊責任鏈條,形成監督整治合力?怎樣緊盯重點問題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有序?我們特邀紀檢監察干部進行交流。
特邀嘉賓
王宏斌 甘肅省紀委監委駐省農業農村廳紀檢監察組組長
鐘 偉 陜西省漢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
鄧建軍 湖南省吉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做實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整治有哪些重點?
鐘偉:農村集體“三資”事關農民“錢袋子”、村集體“家底子”,是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是基層監督的重點。強化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整治,要把握以下重點。
聚焦資金管理全流程開展監督。嚴查截留挪用惠民補貼、集體收益,坐收坐支集體款項,以及“白條”沖抵賬目、私設“小金庫”等違紀違法問題。緊盯村級財務審批關鍵環節,核查大額資金使用民主決策程序執行情況,核驗報銷憑證真實性、完整性,嚴防村干部濫用資金支配權。推動強化村級債權債務監管,集中整治賬務問題,堅決遏制集體資金流失。
聚焦資產處置各環節開展監督。督促農業農村部門全面開展資產底數清查,推動建立完整規范的資產臺賬,確保村集體資產應登盡登、不重不漏。緊盯資產出租、出讓、報廢等關鍵環節,嚴查未經民主決策程序私下處置資產、故意壓低價格、簽訂長期低價合同等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嚴格核查資產收益核算情況,確保租金、處置款等足額納入集體賬戶,防范集體收益被侵占挪用。
聚焦資源利用規范化開展監督。針對林地、耕地等集體資源,重點監督承包、租賃及開發全流程。核查承包合同合法性、規范性,比對承包期限、價格與市場行情的匹配度,嚴肅查處村干部優親厚友、以權謀私行為。強化資源開發中的生態保護與收益分配監督,嚴防違規開發、收益分配不均等問題,確保村民共享開發收益。
聚焦關鍵主體與重點程序開展監督。緊盯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財務和資產管理人員等關鍵群體強化監督,嚴防形成利益同盟、滋生窩案串案。監督民主決策制度落地見效,核查大額“三資”處置、重大項目建設等是否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督促村務公開常態化、具體化,檢查“三資”收支明細、合同內容等是否及時完整公開。強化合同全周期監管,深入排查霸王條款、陰陽合同等違規問題。
王宏斌:作為派駐省級農業農村部門的紀檢監察組,我們處于監督監管貫通點,在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整治中承擔著推動駐在部門履行主管監管責任的重要職責,需要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聚焦以下方面做實監督。
主動作為,跟進壓責。發揮近距離、常態化監督優勢,督促駐在部門按照“抓機關、帶系統、促基層”的思路,加強統籌指導、調度協調、分析研判,因時因勢謀實舉措,研究解決重點問題。比如,根據監督情況制發摘報,分送駐在部門黨組領導班子成員參閱,推動進一步深化認識、扛牢責任。緊跟任務需要印發工作提示函,督促駐在部門采取有力舉措,強化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系統推進全省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查改治。
跟蹤問效,靠前督責。全程跟進農村集體“三資”領域問題排查整改情況,定期梳理分析工作態勢,針對性推動解決難點堵點問題,并動態關注數據異常、排查整改滯后地區,督促駐在部門對推進緩慢、成效不明顯的市州重點調度,努力抓出成果。
積極協助,聯動履責。監督監管聯動是提升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針對該領域問題多發頻發、整治工作不力的縣區,紀檢監察組及時與駐在部門專題會商,共同研判問題癥結,實地壓責,督促推動改進提升。同時,及時向省紀委監委報告農村集體“三資”領域典型問題,推動相關部門以典型問題為突破口,根據表現形式以點帶面全省排查,持續放大綜合成效,并著眼共性、行業性問題以下看上,補強制度建設薄弱點,防控權力運行風險點,填補監督管理空白點,從源頭上杜絕問題。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主體多元,如何擰緊責任鏈條,形成監督整治合力?
鄧建軍: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將擰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鏈條作為重要抓手,推動構建職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監督整治格局。
厘清責任邊界,構建“閉環式”責任體系。紀檢監察機關要推動黨委政府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清單,明確村級組織主體責任、鄉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監管責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日常監督責任的具體內容與履職邊界。督促主責部門細化監管流程,建立健全“三資”管理臺賬等基礎制度。同步建立“履職—監督—問責—整改”閉環機制,對因責任落實不力導致問題發生的,既追究直接責任,也倒查領導責任和監督責任,確保責任壓力傳導至“神經末梢”。
貫通監督力量,打造“聯動式”監督網絡。搭建信息互通、線索互移、成果共享的協同監督平臺,探索建立“室組地+職能部門”聯動監督模式,將“三資”管理突出問題納入常態化監督清單,紀委監委有關紀檢監察室負責統籌協調和核查重點問題;派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監督職能部門履職;鄉鎮(街道)紀(工)委負責日常監督和線索排查。紀檢監察機關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狠抓問題線索查處,監督推動職能部門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及時報送問題線索,及時查糾整改問題。
深化數據賦能,探索“穿透式”智慧監督。紀檢監察機關利用村級監督服務微信群、“互聯網+監督”和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對資金流向、資產變動實施動態監測預警。同時,督促相關部門將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土地征收、集體經濟改革等納入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監督事項,對數據錄入不及時、不完整以及信息應公開未公開等問題,及時督辦。推行村務“線上+線下”雙公示,宣傳引導群眾線上查詢、一鍵舉報,形成監督合力。
鐘偉:“三資”監管主體多元、領域寬泛、廉潔風險易發多發,必須以嚴的基調擰緊責任鏈條,凝聚監督整治合力,構建全方位全流程監管體系,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壓實各方責任,筑牢監管根基。明確責任邊界,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監督格局。壓實村級組織主體責任、村黨支部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開展資產清查、合同梳理等工作,主動自查自糾違規問題。強化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深化運用“村財鎮管”機制,前置審核大額資金使用、資產處置等事項,常態化開展督查,動態監管農村集體“三資”。夯實部門監管責任,督促農業農村、財政、審計、自然資源等部門制定責任清單,確保行業監管不缺位。紀委監委牽頭抓好集中整治,一體推進案件查辦、問題整改、制度建設等工作,以有力監督問責促責任落實。
構建聯動機制,凝聚監督合力。打破各主體間信息壁壘與協作壁壘,提升監督穿透力。推行片區協作機制,將全市的鎮(街道)劃分為若干協作片區,實現“監督聯動、案件聯查、問題聯解”,破解基層監督力量分散、“熟人社會”監督難等問題,提升基層監督質效。建立部門聯審聯查機制,抽調紀委監委、審計、財政等部門骨干力量,聚焦“三資”合同、資產處置等關鍵環節開展專項監督,及時發現糾治突出問題。完善“紀巡審”貫通機制,將專項整治與對村巡察相結合,構建“巡察發現問題、審計印證線索、紀委追責問責”工作閉環,形成監督疊加效應。
依靠群眾力量,拓寬監督渠道。發揮群眾熟悉村情的優勢,讓群眾成為監督整治的重要力量。暢通“線上+線下”舉報渠道,優化“信訪網電”舉報體系,線上線下相結合收集群眾訴求。強化村務信息公開,督促村“兩委”公示“三資”收支明細、合同條款、資產處置等重點內容,保障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聘請老干部、老黨員擔任村務監督員,經培訓后協助開展日常監督,彌補村級監督力量短板。
怎樣緊盯重點問題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有序?
王宏斌:管好用好農村集體“三資”,關系到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有序,關鍵要看行業風氣是否得到根本凈化,基層治理是否得到全面提升。
責任落實上再加壓。緊跟農村集體“三資”領域形勢任務需要,破除思維定式、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采取下沉式調研摸情況、聯動式監督聚合力、清單式推進求精準、點穴式監督促整改等方式,進一步發揮好派駐監督“探頭”作用,把主管監管責任壓得更緊更實,省市縣鄉聯動推進,不斷把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協作配合上再加力。在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中進一步發揮系統優勢,“室組”聯動監督,針對重視不夠、整治不力的縣區,共同開展督導檢查,找準癥結、壓實責任、推動提升。“組組”橫向協同,針對涉及多部門的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整治任務,與派駐財政、審計等部門紀檢監察組在信息共享、調度協調、分析研判、綜合施策等方面強化配合,形成監督合力。
制度建設上再強化。著眼靠制度管長遠、見長效,督促駐在部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頒布實施為契機,結合實際開展立改廢釋,形成支撐有力、務實管用的配套落實機制,不斷健全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體系。著眼大數據技術賦能,推動駐在部門加強省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建設,持續優化完善平臺功能,提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鄧建軍:要堅持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相統一,嚴懲腐敗與嚴密制度、嚴格教育相結合,通過發現病灶、查辦案件、固本培元,實現從個案清除向系統整治深化,為農村集體“三資”陽光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精準定位監督靶點,深挖病灶根源。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問題,暢通信訪舉報等渠道,運用大數據比對、穿透式核查等方式,緊盯重大決策環節是否履行民主決策程序,資金運行環節是否存在挪用、侵占、套取等風險,資產資源處置環節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低價承包等問題,收益分配環節是否存在優親厚友、損害集體成員利益的行為,精準識別責任缺位、程序違規、利益輸送等深層次問題,為后續查處和治理明確主攻方向。
深化案件查辦治本功能,推動源頭整改。建立案件查辦與整改治理聯動機制,查辦案件過程中同步分析制度漏洞、監管盲區;結案后及時向案發單位及主管部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案發單位狠抓問題整改,堵塞制度漏洞,實現制度規范、流程優化;同步推動主管部門制定一批權責明確、運行規范、監督有效的“三資”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壓縮“微腐敗”空間。對整改情況實行“清單式”跟蹤督辦,確保問題整改到位、責任追究到位、制度完善到位。
強化教育引導糾偏,固本培元“治未病”。監督下沉,鄉鎮(街道)紀(工)委依據履職清單,重點監督村級事務公開、集體“三資”管理等,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咬耳扯袖”、督促糾偏整改。將警示教育融入治理全過程,選取“三資”領域典型案件制作警示教育片、案例讀本,開展普紀教育下鄉等活動,引導干部知邊界、明底線、守規矩。推動鄉鎮黨委常態化開展村級干部廉潔履職培訓,重點解讀“三資”管理相關法規和違紀違法風險點。將“三資”規范管理要求納入清廉鄉村建設內容,深化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通過懲防并舉,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本報記者 劉一霖)
體悟
在監督推動農村集體“三資”規范管理的實踐中,我的感受可以歸結為三句話:監督貴在“下沉”、執紀重在“碰硬”、問責要在“精準”。只有深入田間地頭、翻閱過往賬目、實地查看核對,才能發現藏在一份合同、一筆收支、一塊閑置地里的問題。只有敢于動真碰硬,才能在查處問題時經受得住“人情關”的考驗。只有堅持“一案雙查”,才能真正推動責任落實,督促每一位干部從“要我管”轉向“我要管”,從而建立起防止“三資”流失的長效機制。這項工作讓我明白,整治工作不僅僅是追回多少錢、處理多少人,更是在修復基層政治生態,是在用實實在在的成效換取老百姓的真心擁護,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暖心的民生工程。在整治過程中,唯有以“下沉”的監督發現問題,以“碰硬”的執紀破除梗阻,以“精準”的問責壓實責任,才能推動有效管好集體的“錢袋子”,看住村里的“家底子”,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基礎。
(甘勝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紀委監委第一監督檢查室主任)
作為市級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我深切體會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絕非坐在辦公室就能發現問題,必須沉到田間地頭、走進村組農戶,在家長里短中聽真話、摸實情。資產租賃合同條款、收益分紅發放、村務公開細節等看似瑣碎的事項,正是群眾最關切的“心頭事”,唯有俯下身子、靠前監督,才能把“賬本”背后的貓膩揪出來、查清楚。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整治不能止于查辦案件、追繳款物,更要深挖基層作風頑疾、制度漏洞和監管盲區。集體資產“沉睡”、惠民資金“跑冒滴漏”,根源多是權力運行不規范、監管機制不健全,要緊盯突出問題,推動主責部門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讓“三資”在陽光下運行,切實守護好村民“錢袋子”,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王偉 陜西省漢中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
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治理中,我們壓緊壓實農業農村等部門主管監管責任,通過強化案件查辦,督促規范村集體賬戶、資產清查、制度修訂等方式,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透明化。過去,有的村租賃合同一簽就是幾十年,維權意識差;有的村“白條”列支集體資金,留下“糊涂賬”,現在這些亂象均得到有效糾治。各村通過會議研究集體資產租賃事宜,村組的土地流轉合同越來越規范,土地流轉費用、土地押金全部納入村集體賬戶統一管理,農村低保、公益性崗位人員評定程序規范嚴格,項目建設情況和各項惠農惠民資金通過多種方式及時公開公示,實現了資金管理透明、資產處置靈活、資源合理開發,也讓群眾心里多了一份踏實感。
(何玉靜 甘肅省民樂縣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干部)
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11月26日第5版
- 2025-11-25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 2025-11-25廣安觀潮 | 把正風肅紀反腐貫穿權力運行全過程
- 2025-11-25清風為伴產業興 | 金柚飄香
- 2025-11-25監督故事 | 低保金終于辦下來了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