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對李海燕的采訪,她那句“監督從來不是冰冷的條規套用,而是激活擔當的灼灼匠心”,始終縈繞心頭,讓我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溫度與尺度有了更深認知。
初見時,剛開完工作部署會的她雖帶疲憊,眼神卻格外篤定。采訪中發現,這份篤定藏在她“不走尋常路”的監督里:為查明“校園餐”實情,直插偏遠校區;為治理生態污染,深夜捕捉偷排實證;為解民生難題,逐一審視流程堵點。每一次打破常規,都是對“執紀為民”的生動踐行。
最觸動我的,是她對執紀執法“邊界”的把握。破解遙墻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加油難”,她不越位代勞,而是以“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推動七部門破題。這種“不缺位、不越位”的做法,彰顯了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的法治化底色——紀法不是束縛干事創業的“緊箍咒”,而是劃定行為邊界的“導航儀”;監督不是挑刺找茬的“放大鏡”,而是撐腰鼓勁的“定心丸”。
她對“規范”的執著同樣深刻。線索研判必求證據扎實,推動建立“三函三單”機制閉環解決民生問題。這份嚴謹,源于對權力的敬畏——每一次判斷都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走出辦公樓,濟南的天空澄澈湛藍。我忽然懂得,所謂“匠心”,正是李海燕們把為民初心融入每一次履職,于方寸間權衡,在細微處堅守,讓監督既有力度,更有溫度,這便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最動人的樣子。(作者:曹靜靜)
- 2025-11-19守牢案件質量“生命線”
- 2025-11-19構建全鏈條機制 用好紀檢監察建議
- 2025-11-19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廣安觀潮 | 以政治監督推動重大戰略任務落地見效
- 2025-11-19退休后牽線搭橋并收好處如何定性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